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 >  >> 
天天信息:消失的“中叠”
来源:中房评      时间:2023-03-30 17:05:05

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这两年北京新房当中很少有中叠产品了。


(资料图片)

一位读者朋友2017年以5万元/平米买了某热销项目的中叠产品,如今他想卖房的时候发现,在中介挂牌的二手房报价当中: 上叠6.1万元/平米、下叠6.5万元/平米,而中叠只有4.5万元/平米。

在很多小区,中叠的二手房价格甚至不如平层,这是为什么呢?

用中介朋友的话说:中叠上没有“天”,下没有“地”,之前客户是那些想低价买别墅的中产,如今这类客户很少了。

正如目前楼市的分化行情一样,客户的分化带来了开发商设计产品的取舍,中叠这种夹在别墅和平层之间的产品,因为购买人群少了,正逐渐被抛弃。

不保值的中叠

2016年前后,在叠拼别墅广告中,常常能看到“500万元起买北京别墅”的宣传语——这往往就是中叠产品的广告。

夹在叠拼别墅上叠和下叠之间的两层,被开发商包装为中叠,有的在楼下还会送一块院子,电梯单独入户,除了没有上叠户型的露台和下叠户型的庭院+地下层外,基本实现了别墅居住功能。

但是,买别墅,谁愿意选择中叠呢?

开发商也明白中叠的鸡肋,于是在售价上做文章。将中叠的售价做得明显低于上叠和下叠,让那些踮踮脚能“够得着”的买房人心动。

这种中叠产品为了控制总价,单层面积往往都不到100平米,扣除室内楼梯或电梯空间,单层面积一般只有80-90平米。

正因为“出生”时就带有缺憾,所以中叠往往是刚改客户才会选择。这部分客群的购买力较低,所以二手房售价也较低。

中叠产品进入二手房市场后,溢价空间小, 客户受到市场“教育”后不再选择此类产品。

我们以一个北京2017年热销的别墅项目为例,该项目当年网签均价约5.2万元/平米,2023年3月28日贝壳APP上一共有28套挂牌房源,其中三种户型房屋报价如下:

使用贝壳APP“单价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后发现,单价最低的二手房源是一套房本面积303平米的中叠,总价1250万元,核单价仅约4.1万元/平米,远低于该小区的5.4万元/平米的二手房均价。

无独有偶,在杭州中叠产品的二手房成交价也不及同社区的其他产品。

例如,杭州余杭区五常街道某TOD大盘挂出一套中叠户型的二手房:165平米总价968万元,折合单价仅5.8万元/平米。但是,据“手边买房”数据,该社区的平层户型二手房最高网签成交价6.4万元/平米,比这套中叠房子挂牌价还要高6000元/平米。

此外, 即便在纯叠墅的社区,中叠的二手房成交价格也是小区里最低的。

再如,杭州绿汀路某小区上叠成交单价约7.5万元/平米,下叠成交单价约8.7万元/平米,而中叠成交单价只有约6万元/平米, 中叠户型房价基本是下叠户型的75折。

消失的买家

2019年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别墅项目建设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指出: 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城市四层以下”住房。

这么一看,在高溢价的改善项目产品设计中,各类中叠产品应该大行其道才是。实际却是,中叠产品在北京、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的新房市场中几乎销声匿迹了。

这是客户“用脚投票”的结果——买的人少了,所以开发商没动力去做这种产品了。

为什么买中叠的客户少了?

除了上述中叠产品缺陷外,最大的原因还是那些青睐中叠产品的中产阶层客户减少了。

如上所述,选择中叠的客户多数是买不起上叠或下叠别墅产品,又想低价入住别墅的客户,这类客户以小资、中产阶层为主,尤其是高收入的职业白领人群,喜欢用别墅生活来满足社交需求。

但如今楼市是改善为主的市场,其中 高端改善对产品更加挑剔,看不上这种中叠产品,另一方面,纯刚需客户又买不起中叠产品。

所以,中叠产品就如目前市场上120-150平米的中间面积段的改善产品一样,只要地段稍差,就处于卖不动的尴尬境地。

在这个情况下,开发商最先求变。

从最早的把中叠拆分成两个平层来卖,到现在,将平行的两个户型打通成一个“平墅”,实现在别墅区一梯一户的大平层居住体验。

以一个楼栋单元为例,一层、二层的左右各是一个下叠;三层、四层的平层打通,各是一个一梯一户的大平层“平墅”;五层、六层的左右各是一个上叠。

在北京顺义新城马坡板块的和锦华宸,这种藏于叠拼中的平墅户型因为有着更大的露台,更高的得房率,以及一梯一户的舒适居住,受到改善客群的青睐,销售速度比下叠还要快。

在北京中央别墅区的发源地天竺板块,懋源·璟橒的平墅产品更是开盘“日光”。

据悉,懋源·璟橒将平墅的单层面积做到了约300平米,超过多数城市大平层,同时配以约2.5米进深,约40平米的超大露台,打造“空中花园”,实现别墅消费客群对于拥有一方天地亲近自然的需求。

因此,下叠+平墅(大平层洋房)+上叠的产品配置成为了主流。即便楼层有所增加,也只是增加中间部分平层的套数,不会再生产中叠形态的产品了。

懋源·璟橒大胆尝试所取得的成功,开启了叠墅产品力的新时代,当平墅产品的体验感拉满时,叠墅的空间价值得到充分利用。由此,中叠被平墅产品形态替代,而上叠和下叠产品是不是也到了该更新的时候呢?欢迎关注下期阅读——《退步的上叠》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