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楼市再度迎来重磅利好!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两部门指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资料图)
与此同时,住建部部长倪虹也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同时,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和长租房市场的建设。
首套房贷利率新政影响究竟有多大?机构这么说:
中金公司:2023年房地产周期企稳的概率在上升
中金公司表示,政策的调整已经使得房地产部门的金融条件处在一个相当宽松的状态。2022年金融条件的宽松没有转化为房地产的实质性改善,与疫情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以及房地产长周期的下行都有一定的关系,但疫情的不确定性下降、保交楼得到资金支持,房地产大幅下调后基数已经不高,因此需求政策的效果可能逐步显现,2023年房地产周期企稳的概率在上升。
中信建投:首套房贷利率机制进一步完善, 需求端政策持续打开
中信建投表示,本次首套房利率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地方政府进一步用足用好“因城施策”工具箱。预计未来需求端政策空间将持续打开。坚定看好“三高房企”、信用修复和政策放松下的销售复苏。
中信证券:地产风险预期正加速由“无底”向“有底”转变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房地产政策的协同、有序与长效推进,切断了地产信用风险演绎成悲观情形的链条,风险预期正加速由“无底”向“有底”转变。对于银行投资而言,地产信用风险预期改善,助力银行股估值修复,叠加长周期资产质量拐点效应,板块估值系统性提升空间可观。
招联金融:未来一段时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能在3.5%~4.1%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是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具体体现,具有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因城施策”,授权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情况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二是有助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及时、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进行适时调整;三是有助于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预计多数银行对多数客户将实际执行房贷利率下限。未来一段时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能在3.5%~4.1%,此前7折房贷利率最低到3.43%(4.9%×0.7)。”董希淼称。
国金证券:预计持续积极拿地的房企销售或率先复苏
国金证券认为,三部门积极表态,需求侧再获宽松支持。行业基本面持续承压,政策支持地产决心坚定。未来聚焦需求侧宽松的落地及影响,预计持续积极拿地的房企销售或率先复苏。首推布局优质重点城市、主打改善产品的房企;稳健选择头部央国企。
新年伊始,楼市再度迎来重磅利好!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
耐克联名NikeAirTrainer1WheatxCACT USCORPxTravisScott可拆式鞋面复古高帮训练鞋DR7515-200。以芫荽棕为主色调,后跟以浅赭色装扮。后跟拉链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丨出品新消费主张 cici丨作者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亚科技”)于20
国产特斯拉全系降价,特斯拉概念股多数走高,耐世特涨5 06%,雅迪控股(01585)涨3 97%,金力永磁(06680)涨3 58%,赣锋锂业(01772)涨2 65%,敏实
数据显示,1月6日,共7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其中1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预案,2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4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随着我国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商务部是否注意到外资企业对此的评价?这会对我国营商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对此
据悉,2022年,渤海油田继续加快油田产能建设,全年有32个工程建造项目压茬推进,共完成17座导管架、12座组块的建造安装,实现6个项目的投产。
一、招聘计划西双版纳州气象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名公益性岗位。二、招聘条件1 符合西双版纳州公益性岗位使用的有关政策条件。(符合以下条件其
截至2023年1月5日收盘,士兰微(600460)报收于32 28元,下跌2 21%,换手率2 51%,成交量35 54万手,成交额11 56亿元。
张宏斌近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